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,地貌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有了较大进展。
①地貌学研究和应用只凭定性描述方法是不够的,必须用定量方法研究地貌过程,说明地貌与其形成因素之间的关系。17、18世纪河流地貌研究中曾应用定量方法,但较广泛的运用是在1945年R.E.霍顿提出了河流长度、数目与级别之间的定量关系之后。较多的是用于地貌形态要素的量计,如河流长度、流域面积、地形高度与坡度等,利用这些参数,以数理统计方法开展河流地貌特征、坡地特征的研究等。目前,由于许多地貌过程非常缓慢,一些突发的因素又难以监测,加上影响的因素过于复杂,难以定量地一一表达,因此计量方法在地貌学研究中的运用还很不够。
②对某些外力地貌过程,如河床演变、风沙运动、河口变迁开始用水槽、风洞等作模拟实验,运用应用函数、概率论、数理统计、数理逻辑、控制论、流体力学等数学、物理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。
③对某些地貌过程采用遥测遥感技术,包括地面定位遥测(运用航空、卫星遥感影像等对地貌过程的动态监测。
④对许多地貌事件的形成时代运用放射性同位素、热释光、古地磁等方法测定,可以从时间上、影响因素上更准确地重构地貌的发展历史,并进而预测其宏观的发展趋势。
⑤地貌制图技术有很大进展,地貌图向定量化、规范化和图例标准化方向发展。
(王乃梁)
附:王乃梁简介
教授。福建闽侯人。193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地学系。曾在西南联合大学、清华大学任教。1951年获法国巴黎大学自然科学硕士学位。回国后,历任清华大学讲师,北京大学副教授、教授、地理系主任、地貌学教研室主任,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,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,国际地貌学会工作委员会委员。专于地貌学与第四纪研究。结合沉积学研究地貌发育,倡导从地区地貌特征研究新构造运动,预测地震活动。撰有论文《法国罗瓦河下游上新世--更新世松散沉积的岩性与古地理》(法文),参与编著《中国自然地理学》丛书中的"中国的地貌研究”部分(英文)。
中心实验室 08-03-05